醴陵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故事微宣讲
“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他少年就立下救国救民的凌云壮志;领导工人运动、支持革命事业、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他的身影不曾缺席;一生几度浮沉,历经曲折,在党的历史上犯过“立三路线”错误,3个月的错误,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去深刻反思、修正。他是李立三,湖南醴陵走出来的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说:“共产党人不讲个人的面子,只讲人民的‘面子’。”
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在醴陵阳三石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志向远大。1922年9月,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李立三组织安源路矿大罢工,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新局面。此后,他又成功的领导了上海五卅反帝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他还带领工人,收回了汉口英租界,为中国近百年的反帝斗争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八一南昌起义,也有李立三的身影。因为他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1928年,李立三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中宣部长,参与党的主要工作。
历史风云变幻。1930年6月,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党内反右倾斗争影响,李立三提出并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立三路线”,当年9月被中共中央纠正。虽然犯了错误,但李立三从不躲躲闪闪,怕丢了面子,他说:“犯了错误,首先想到党的面子,人民的面子,而不是个人的面子,一个共产党员,究竟有没有党性,就看他能不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
1946年,李立三化名李敏然,在东北军调三人小组工作。当时,有些单位请他讲党史,他便主动选择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称赞声。在讲课现场,有人提问:“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回答则令全场惊讶――“我,就是李立三。”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在多年后还回忆说,通过那次听课,才知道什么是老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
1955年初,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与李立三谈话,传达中央对他的工作安排,要他去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主管农村工作。他立即提出:他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希望把他安排到工业部门工作。当得知第三办公室已选定李雪峰,他立即表态:“那我去给雪峰同志当助手好了。”这时,邓小平说,雪峰同志还不是中央委员!言外之意是,你是中央委员,怎么能去给还不是中央委员的李雪峰当助手呢?话音未落,李立三再次表态:“请党中央放心,我一定服从和尊重雪峰同志的领导,保证不在组织原则上犯错误。”党中央批准了李立三的请求,委任他为“中三办”副主任,协助李雪峰工作。
在此以后的工作中,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对李雪峰始终是大事必请示,小事不干扰,没有越雷池一步,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在对国营工业企业管理方面的探索,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得到了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肯定,1960年初毛泽东又把它命名为“鞍钢宪法”,周恩来曾在李立三送给他的一份发言稿上批示:“李立三在总工会受了批评以后,不气馁,不消极, 继续积极工作,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应有品质。”
人生多风雨,几度沧桑。1967年,李立三去世。时隔13年后,中共中央在北京为李立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令人辛酸的是,在应该放置骨灰的台子上,只放了一副李立三生前戴过的眼镜。令人宽慰的是,他等到了党和人民对他的评价:“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为了创造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他奋斗一生;始终不灭的,是不死的信仰!
共产党人只讲人民的“面子”,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淡忘个人荣誉得失,为党、为人民,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襟怀坦荡。初心,从不因风雨坎坷而改变,使命,更不因来路迢遥而淡忘。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高尚品格,也是李立三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