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就能见到在呈公鸡形状的中国领土版图下面,有一条众所周知的U型断续线,这是对中国南海疆界的标绘。这条断续线见证了中国人民百年抗击侵略、维护海洋主权的壮丽画卷,更在国际纷争中为我国南海主权的确立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证据。这条举世瞩目的海疆线背后,离不开醴籍地理学家–傅角今。
人物介绍傅角今
傅角今,1896年出生于醴陵孙家湾乡李家山村,192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地理研究所进修。1938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编著有《本国地理》《湖南地理志》《世界石油地理》《南极地理》等。
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世界各国都在激烈地争夺着海洋。清朝衰落的时期,中国南海的一些岛礁逐渐遭到了法国、荷兰等殖民者的侵占。二战期间,南海大部分岛礁又被日本占领。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逐步接收日本归还的我国领土,并依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命令内政部会同海军、空军、政府官员组成接收团分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开展接收工作。
194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成立方域司,傅角今任司长。他亲自带队考察勘测中国南海、中缅边界,提出南海诸岛、葱岭(帕米尔高原)、江心坡、萨彦岭、江东64屯以及琉球群岛等本属中国领土的依据,恢复了我国版图轮廓“南北长于东西”的本来面目。
南海诸岛位置图
1947年4月14日,傅角今主持了西沙、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议,这次会议堪称对中国国界影响至远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会后,为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由傅角今主导,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于1947年12月1日正式公布。同时,方域司还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为南海海域划界、定名,用11段国界线(U形断续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该图按照诸岛所处地理位置,将“团沙群岛”改名“南沙群岛”、原“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并再次明确国界线最南端标为北纬4°,将“曾母滩”改名为“曾母暗沙”,并包含在我国海疆线之内。《南海诸岛位置图》是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更是我国维护海洋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
南海九段线
1948年2月,国民政府将《南海诸岛位置图》收入由傅角今主编、王锡光等人编绘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向国际社会正式公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是国际认可的,这也是我国继承历史主权区,因此断续线地图广被国际认同。
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中国地图同样标绘了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为了发展中越友好关系,将11段去掉北部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即今天的“九段线”。
南海九段线享有崇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我国拥有南海传统疆域的依据。南海诸岛从勘测到更名,断续线从无到有,世纪风云中,以傅角今为代表的学者,用学识厘清史实、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这份豪情虽百年而不朽!
(补充:2014年6月中国出版了新的官方地图,由以前的“横版”变成“竖版”,南海诸岛不再以插图形式存在,南海海域国界也由九段线变成十段线,但南海之前划定的区域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台湾岛东部那条线实际上属于东海。)